close
「想家嗎?」
一個人的巴黎夜晚,坐在靠窗的位置,呆望窗外石板路小巷裡穿梭不息的行人許久。
是誰突如其來的在我耳畔呼喚?
旅程的最後幾天,強烈的思鄉思緒呼天搶地而來。語言、食物、臉孔、街道……全然的陌生。
為了一解鄉愁,掙扎許久,還是走進這家巴黎放眼所及唯一賣有米食的日式餐廳。
侍者全為黃色臉孔。在巴黎的日子裡,或許是因為思鄉,每每遇見黃色面孔擦身,我總刻意束直耳朵,意圖聽辨對方所講述的語言。
二月偶爾飄雪的巴黎,邂逅的黃種人,不是來自大陸便是日本,這樣的結果更加加劇我內心的鄉愁與失落。
流浪者最膚淺的鄉愁,竟是語言的異同?不,不是這樣的,流浪者是沒有也不需要故鄉的個體,哪來的鄉愁?
這些侍者是來自日本的流浪漢?
用著流利的日文點菜、上菜,當我正咀嚼著米飯、串燒,想像享受著家鄉的溫暖之際,吧台內卻傳來陣陣以北方中文腔調交談的聲音。
原來,我們同是來自漢族的流浪漢啊?我壓抑住內心強烈想與他們交談的衝動,佯裝享受此刻一個人流浪異鄉的孤獨,
這不就是每個人時時刻刻嚮往流浪最真實、最普遍的境遇嗎?
一個人流浪的幸福時光,卻被一句心生幻想的「想家嗎」給徹底崩解。
在外人的眼光裡,我才像個流浪漢吧?
二月,從倫敦到巴黎,為了拍攝兩個城市的流浪漢,也為了實現從小至今心中對於流浪過於浪漫的幻想,
一個人在兩個城市與上百個流浪漢擦身,按下快門,當我按下快門的同時,內心卻滿是心虛。
一個偽流浪漢,在旅途中採集真實流浪漢的故事,幻想自己與他們是相同族類,卻連走近與他們交談的勇氣都沒有。
在巴黎,有好幾個夜晚,特別是週末,我在旅館的街角,
看見一群西裝筆挺的年輕人,手拿啤酒,圍站在幾個蓋著破舊被單躺臥在路旁的流浪漢身邊。
原來,流浪漢的世界也有著他們自己的party,就在街邊,隨興地開了起來。
而那些並非流浪漢的年輕人,舉起酒杯的同時,與他們彼此交換的究竟是怎樣的人生經歷與故事?
那一刻,我才真正了悟到,我是永遠無法真實貼近、了解流浪漢的世界的。
又有一天,整天在塞納河搭遊艇來回乘坐了好幾回,只是為了拍攝橋下兩邊群聚的流浪漢。
接近傍晚時分,遊艇經過「新橋」,在靠近巴黎鐵塔附近,
我竟望見一群流浪漢群擠橋下,周遭塞滿各式紙箱,在有限的空間裡,流浪漢升起了火,紛紛煮起了晚餐。
屢屢炊煙飄上塞納河河面,這個蘊藏了世人對巴黎種種浪漫想像的流域,
在一個極不易被看見的角落,每天上演著如原始人般最赤裸裸的材米油鹽。
然而,他們鍋裡所盛藏的是怎樣的人間美食?是同樣一如平常,在那個社會遺棄的角落所拾得的「二手」美味?
那個夜晚搭地鐵回到了o’deon,下了月台,遠遠看見月台另一端,一群警察正兇狠地圍逮三個流浪漢,月台上一陣慌亂喧嘩。
當我拿著相機對著那畫面準備按下快門之際,兩個警察卻突然以我無從理解的語言,向我咆囂奔跑而來。
我一度以為,像我這樣一個在異國拍攝流浪漢的人,最終卻要成為流落異國的流浪漢,
不斷指著來不及拍下任何照片的相機螢幕,慌張地大聲喊著:NO!NO!NO!……
不久,兩個警察轉身快步追逐身後試圖逃跑的流浪漢。內心驚嚇之餘,想著,我們,究竟是誰解救了誰?
這使我想起,十幾天前在倫敦的那個夜晚,一個人看完了《悲慘世界》,走出劇院已近午夜,走在街頭,
才發現白天不見身影的流浪漢們此時紛紛現身,在不起眼的街角、昏暗的騎樓、闇黑的小巷……,一具具殘弱、顫抖的身影。
我對著對街一個纖瘦抽著煙的女子按下快門,發現她正睜大著眼大聲對我咆嘯,我快步逃離,帶著一絲愧疚。
走了幾步,突然望見對街,兩個壯碩的男流浪漢正蠻橫地搶奪著一個女流浪漢身上所有整晚好不容易掙來的物品。
歷經一翻拉扯,原地,只剩那個兩手空空,眼神空洞,卻一滴淚水也沒落下的女流浪漢。
那當下,在幾近零度的倫敦冰冷街頭,我徹底地絕望,關於我生命中不斷復頌的夢想與勇氣,或許她才是最有勇氣的夢想行動者?
這輩子我已徹底失去當個正格流浪漢的勇氣與資格了。
原來,流浪並沒想像中浪漫!
生命本質不就是一種恍然地漂流?
那些我們曾以為可以永久依賴、抓住的東西,終究還是會離開。
於是,流浪,永無止盡,命定的。
卻又為何,我們總是在生命許多茫然的時刻,渴求藉由身體徹底地離開、抽離,進入一種全然地陌生,去追尋遠方或許並不存在的自由與浪漫?
近一個月的流浪旅程,最後幾天,一個人來到巴黎北郊,梵谷最後長眠之地──奧維。
冬日,天空偶爾飄下細雪,兩手冰冷地插在口袋裡,嘴裡不停打著哆唆,一個人在奧維小鎮晃蕩了一整個下午。
在那片曾出現在梵谷筆下的麥田前呆立良久。
耳邊群鴉依舊低迴高嗚,彷彿他們一直在這裡,不停泣訴著一則極其孤獨與哀傷的故事。
梵谷生前是多麼熱切渴望自己得以受到人們的理解與喜愛,卻怎麼也沒料到,這片麥田會因為他的緣故,使得人們絡驛不絕,不停地前往探訪。
冬日的麥田一片枯黃,群鴉哀嗚聲未曾間斷。
離開奧維前,我佇立在梵谷與其弟合葬,爬滿不知是哪位好心人種植的長春籐的墓前,想著一百年的人世歷史變遷,世界太大,夢想微不足道。
耳邊不時響著Don Mclean的歌聲: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 to me
And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那時,我才終於明白,最孤獨的流浪,並非身體的抽離;並非飄雪一個人的北國街頭;並非沒有終點的遠方;並非……,
而是一顆永遠不被世界所理解的心。
引用自 最孤獨的流浪 / 黃俊隆 http://www.wretch.cc/blog/ray0929
一個人的巴黎夜晚,坐在靠窗的位置,呆望窗外石板路小巷裡穿梭不息的行人許久。
是誰突如其來的在我耳畔呼喚?
旅程的最後幾天,強烈的思鄉思緒呼天搶地而來。語言、食物、臉孔、街道……全然的陌生。
為了一解鄉愁,掙扎許久,還是走進這家巴黎放眼所及唯一賣有米食的日式餐廳。
侍者全為黃色臉孔。在巴黎的日子裡,或許是因為思鄉,每每遇見黃色面孔擦身,我總刻意束直耳朵,意圖聽辨對方所講述的語言。
二月偶爾飄雪的巴黎,邂逅的黃種人,不是來自大陸便是日本,這樣的結果更加加劇我內心的鄉愁與失落。
流浪者最膚淺的鄉愁,竟是語言的異同?不,不是這樣的,流浪者是沒有也不需要故鄉的個體,哪來的鄉愁?
這些侍者是來自日本的流浪漢?
用著流利的日文點菜、上菜,當我正咀嚼著米飯、串燒,想像享受著家鄉的溫暖之際,吧台內卻傳來陣陣以北方中文腔調交談的聲音。
原來,我們同是來自漢族的流浪漢啊?我壓抑住內心強烈想與他們交談的衝動,佯裝享受此刻一個人流浪異鄉的孤獨,
這不就是每個人時時刻刻嚮往流浪最真實、最普遍的境遇嗎?
一個人流浪的幸福時光,卻被一句心生幻想的「想家嗎」給徹底崩解。
在外人的眼光裡,我才像個流浪漢吧?
二月,從倫敦到巴黎,為了拍攝兩個城市的流浪漢,也為了實現從小至今心中對於流浪過於浪漫的幻想,
一個人在兩個城市與上百個流浪漢擦身,按下快門,當我按下快門的同時,內心卻滿是心虛。
一個偽流浪漢,在旅途中採集真實流浪漢的故事,幻想自己與他們是相同族類,卻連走近與他們交談的勇氣都沒有。
在巴黎,有好幾個夜晚,特別是週末,我在旅館的街角,
看見一群西裝筆挺的年輕人,手拿啤酒,圍站在幾個蓋著破舊被單躺臥在路旁的流浪漢身邊。
原來,流浪漢的世界也有著他們自己的party,就在街邊,隨興地開了起來。
而那些並非流浪漢的年輕人,舉起酒杯的同時,與他們彼此交換的究竟是怎樣的人生經歷與故事?
那一刻,我才真正了悟到,我是永遠無法真實貼近、了解流浪漢的世界的。
又有一天,整天在塞納河搭遊艇來回乘坐了好幾回,只是為了拍攝橋下兩邊群聚的流浪漢。
接近傍晚時分,遊艇經過「新橋」,在靠近巴黎鐵塔附近,
我竟望見一群流浪漢群擠橋下,周遭塞滿各式紙箱,在有限的空間裡,流浪漢升起了火,紛紛煮起了晚餐。
屢屢炊煙飄上塞納河河面,這個蘊藏了世人對巴黎種種浪漫想像的流域,
在一個極不易被看見的角落,每天上演著如原始人般最赤裸裸的材米油鹽。
然而,他們鍋裡所盛藏的是怎樣的人間美食?是同樣一如平常,在那個社會遺棄的角落所拾得的「二手」美味?
那個夜晚搭地鐵回到了o’deon,下了月台,遠遠看見月台另一端,一群警察正兇狠地圍逮三個流浪漢,月台上一陣慌亂喧嘩。
當我拿著相機對著那畫面準備按下快門之際,兩個警察卻突然以我無從理解的語言,向我咆囂奔跑而來。
我一度以為,像我這樣一個在異國拍攝流浪漢的人,最終卻要成為流落異國的流浪漢,
不斷指著來不及拍下任何照片的相機螢幕,慌張地大聲喊著:NO!NO!NO!……
不久,兩個警察轉身快步追逐身後試圖逃跑的流浪漢。內心驚嚇之餘,想著,我們,究竟是誰解救了誰?
這使我想起,十幾天前在倫敦的那個夜晚,一個人看完了《悲慘世界》,走出劇院已近午夜,走在街頭,
才發現白天不見身影的流浪漢們此時紛紛現身,在不起眼的街角、昏暗的騎樓、闇黑的小巷……,一具具殘弱、顫抖的身影。
我對著對街一個纖瘦抽著煙的女子按下快門,發現她正睜大著眼大聲對我咆嘯,我快步逃離,帶著一絲愧疚。
走了幾步,突然望見對街,兩個壯碩的男流浪漢正蠻橫地搶奪著一個女流浪漢身上所有整晚好不容易掙來的物品。
歷經一翻拉扯,原地,只剩那個兩手空空,眼神空洞,卻一滴淚水也沒落下的女流浪漢。
那當下,在幾近零度的倫敦冰冷街頭,我徹底地絕望,關於我生命中不斷復頌的夢想與勇氣,或許她才是最有勇氣的夢想行動者?
這輩子我已徹底失去當個正格流浪漢的勇氣與資格了。
原來,流浪並沒想像中浪漫!
生命本質不就是一種恍然地漂流?
那些我們曾以為可以永久依賴、抓住的東西,終究還是會離開。
於是,流浪,永無止盡,命定的。
卻又為何,我們總是在生命許多茫然的時刻,渴求藉由身體徹底地離開、抽離,進入一種全然地陌生,去追尋遠方或許並不存在的自由與浪漫?
近一個月的流浪旅程,最後幾天,一個人來到巴黎北郊,梵谷最後長眠之地──奧維。
冬日,天空偶爾飄下細雪,兩手冰冷地插在口袋裡,嘴裡不停打著哆唆,一個人在奧維小鎮晃蕩了一整個下午。
在那片曾出現在梵谷筆下的麥田前呆立良久。
耳邊群鴉依舊低迴高嗚,彷彿他們一直在這裡,不停泣訴著一則極其孤獨與哀傷的故事。
梵谷生前是多麼熱切渴望自己得以受到人們的理解與喜愛,卻怎麼也沒料到,這片麥田會因為他的緣故,使得人們絡驛不絕,不停地前往探訪。
冬日的麥田一片枯黃,群鴉哀嗚聲未曾間斷。
離開奧維前,我佇立在梵谷與其弟合葬,爬滿不知是哪位好心人種植的長春籐的墓前,想著一百年的人世歷史變遷,世界太大,夢想微不足道。
耳邊不時響著Don Mclean的歌聲: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 to me
And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那時,我才終於明白,最孤獨的流浪,並非身體的抽離;並非飄雪一個人的北國街頭;並非沒有終點的遠方;並非……,
而是一顆永遠不被世界所理解的心。
引用自 最孤獨的流浪 / 黃俊隆 http://www.wretch.cc/blog/ray0929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